close

安藤忠雄建築大師萬人慈善演講會

首場演出時間:2007/06/09 pm5:00
主辦單位:台灣TOTO
所有場次:2007.06.09 pm5:00
售票與否:非售票
免費索票方式:www.twtoto.com.tw
(似乎還沒開始...請自行聯絡)


地點--
台北巨蛋
(好厲害...萬人演講會...好像在佈道喔...)


安藤忠雄、雖然没有上過大學、但擁有信念、追逐夢想才有現在的成就。不斷的參加建築設計公開招募活動、本身也著有「連戰連敗」一書、但仍持續挑戰。安藤想給台灣學建築的年輕學生、新生代建築師一個夢想、並給他們力量。
將作為實現安藤的願望的場所、所以計劃了這次的演講會。

安藤忠雄的演講會、不只是建築界、對環境保護、都市計劃等各方面的人員而言、都是很有興趣的、對於世界級大都市的台北市而言也是很有意義的一場演講會。

以上資料轉載自小巨蛋網頁--
http://www.tpa.com.tw/program.php?program=126


以前有整理過關於安藤忠雄的一些資料...就順勢在這兒轉貼...當成一篇文章吧!!^^


(圖說--安藤忠雄設計"光之教堂")

『建築的一半依賴於思維;另一半則源自於存在與精神 ...』
----安藤忠雄


建築的生命遠比人有限的生命長久,足以脫離時間的限制,成為一個時代的印記。人與建築如何達到一個和諧的關係,一直是許多建築師關心的議題,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的作品,在台灣擁有許多的支持與崇拜者,他以混凝土、木頭、水、光來營造空間,融合日本傳統與現代主義的精華,發展出獨樹一幟的空間美學,單純卻有力,沒有意識形態的花稍,不故弄玄虛,這讓安藤忠雄被譽為「當今在世最偉大的建築家」之一。

安藤忠雄 Tadao Ando,1941年生於日本大阪,只有高職畢業的他,以清水混凝土素材,加入自然光、影,成極簡禪式之建築美學,以非學院派自學之身,於1995年榮獲國際建築界的桂冠 - 普立茲克建築大獎。清水混凝土簡樸厚實,玻璃透明延伸,融入自然元素後的沉浸冥想,安藤忠雄極簡而柔和的建築風格,成就了二十世紀晚期令人無法忘懷的作品。安藤忠雄擅長以混凝土、木頭、水、光等基本自然元素來營造空間,他融合了日本傳統的禪風與現代的極簡主義風格,發展了一種新的建築空間語言。他的作品更遍布各地,這使得安藤忠雄被譽為「當今在世最偉大的建築家」。

安藤忠雄的作品在台灣有許多建築迷,他曾在2004年十月台灣主辦的一場「寄託於『建築』的夢」為題的演講時,對現場滿滿是慕名而來的台灣開業建築師,大表「失望」,因為他最想對話的聽眾是「學建築的學生」,他認為對已經「無夢」的職場建築師來說,這個題目是浪費了。

能夠吸引專家們去看專家的演講,安藤忠雄在台灣許多學建築設計的學子眼中,是明星級的人物,長期以來,對其造型簡潔卻極富空間張力感的安藤風格,大為欣賞。這位飽受台灣人喜愛的建築設計師,並非科班出身,甚至到28歲才正式踏入建築師之列,從一個貧家子弟,一步步在生活空間裡築著當建築師的夢,並且不斷和週遭的日本官僚體制、市儈商人搏鬥的歷程,他的故事背後都是一個年輕人受挫受辱的故事,所以他說:「我的建築師人生,其實就是一種『戰鬥』的人生」。




NHK紀錄片--【安藤忠雄的建築詩Shaping the Natural Forces of Life】 摘要

清水混凝土的外觀,簡潔的時尚風格,安藤忠雄的建築特色相當明顯,「簡潔、低科技、高度與環境結合、獨特的日本風、深化的東方哲理。」是他作品給人的第一印象。從千年古墳遺址到觀光發達的淡路島,清水混凝土、未刷漆的木、透光的玻璃及鋼等建材,共同塑造建物的樸質感。安藤忠雄強調「人、建築與環境共生」,建築成為人與自然對話的媒介,也因此,他的每件作品都打破一般建築立於地面的特性,而隱於地,藉由人工化設計與自然融合,一點也不突兀。

安藤忠雄的建築作品想像力常會讓人驚訝,卻又符合現代設計理念;由NHK拍攝的這支【安藤忠雄的建築詩】紀錄片,以他在瀨戶內海旁建蓋的「4 x 4 House」為主,側拍這位建築大師他的創作過程及設計理念。這棟可遠眺「明石大橋」,如積木推積的「4 x 4 House」,沒有特殊的形式來表達,地理環境與人文的在地性是建築物傳達的訊息。面對著瀨戶內海與明石大橋,安藤忠雄所建構的海邊建築,簡單的設計語言下,隱藏著對著大自然環境的省思。

這棟「4 x 4 House」藝術性與生活性兼具的房子是如何誕生呢?1941年生現年61歲(影片拍於2002年)的安藤忠雄,在年輕時代曾是一個拳擊手,他相信要成為一位好建築師,各方面的行動、思考要相當敏捷;來到安藤忠雄位於大阪市中心的「大淀工作室」,清水混凝土的外牆,簡潔的結構,是他所有作品的基本原型。每天早上十點鐘,準時到辦公室,和25個左右的員工討論將近三十個正在執行的不同計劃,他常灌輸他的工作室員工一些觀念,「像「4 x 4 House」這種建案,我們是50﹪,另外像現場的領班監工是50﹪,這樣才能完成一個好的建築。」;他自己也是東京大學的教授(1997年起--),滿滿的行程讓他隨時都處在工作狀態。現在他最主要的工作是位在巴黎的「畢諾美術館」競圖(2005年五月消息安藤作品未錄取),用混凝土和玻璃組合而成。

安藤忠雄的建築構想實現在「4 x 4 House」,這棟在瀨戶內海旁的四層建築,每層都只有4.75m x 4.75m的正方形面積,一層一個房間的設計,最底層是浴室、再來是臥室,從外觀看得到的部份分別是書房及客廳,第四層的客廳,挑高為其它樓層的50﹪以上,讓該房間的視線剛好等同於望出去的海平面高度,就像海在腳底下,只要踏進該房間,就擁有五十倍於房間的視線面積。

雖然安藤忠雄的設計是如此,但是在蓋這棟「4 x 4 House」初,負責製作的工人領班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困難工作,對安藤忠雄而言,只有挑戰高難度,才能帶來專注及高水準的建築;他認為所有的摩天大樓一點人性都沒有,只有像這樣小小的樓層才可以和人對話,喚醒人原始的幻想及感情。安藤忠雄對「4 x 4 House」的構想,就是要讓海洋「寬敞、自由」的特性,成為人生活中的一部份。

別的建築師看到安藤忠雄的設計圖,很驚訝會有如此的設計,認為這樣的建築在三五年內根本不可能蓋好,尤其是氣候因素(如颱風)會影響這棟屋子居住者的生活,但是對安藤忠雄來說,住在這棟「4 x 4 House」,可以看到鯨魚在眼前噴水,住在裡頭的人應該要學習適應自然,甚至和自然搏鬥;在安藤忠雄的建築裡頭,並不提供生活的舒適,而是生命力的展現。

安藤忠雄在17歲就開始他的拳擊練習,高職畢業後決定成為一位專業建築師,他是日本少數沒有經過正科管道訓練而成的建築師,在28歲那年,成立自己的工作室,最著名的就是利用清水混凝土,從早期成名作--「六甲集合住宅Rokko Housing」這棟階梯狀的住宅,到2002年啟用「沃夫茲堡現代美術館Modern Art Museum of Forth Worth(位在美國德州)」皆是如此。他的清水混凝土搭配周遭環境,所顯現出不同的視覺張力,以混凝土的冰冷釋放出與自然共同呼吸的建築,讓許多人嘖嘖稱奇。安藤說:「建築物是死的,住在裡頭的人是活的,要如何融合死物和活人?在建築的過程中,建築師就要把自己的心也放進去,現在有太多冰冷、死氣沉沉的建築,在我的建築裡,找出Living的感覺,是我畢生努力的目標。」



在2001年十月,「4 x 4 House」開始清水混凝土的灌漿過程,清水混凝土在製作上有幾個要點:
1.精細的設計模具計劃圖
2.以不透水模板組成
3.到現場精準組立技術
4.續以高性能水泥緊密的澆灌技術而形成

安藤的這種設計需要大量的人工。過程中,如果模板變型扭曲,將會造成無法修補的缺憾,影片中,「4 x 4 House」就發生模板拆解兩個禮拜,因為海水侵蝕,造成外觀顏色的改變。另外在過程裡,安藤忠雄發現至少三十處的錯誤,包括一樓浴室的磁磚選擇,改變會造成混凝土牆的侵蝕,最糟糕的是在2002年10月,一、二樓的模板間,產生了兩公分的差距,安藤忠雄會同屋主探堪後,發現這是無法被修補的問題,他決定就如此,「要用清水混凝土,就必需要尊重這種工程,並好好學習它」。

安藤灌輸他的員工一個觀念是「建築是非常精準的工作,建築物的存在不是一天兩天,而是30、50年。」他最常和員工講的一句話是「用你的大腦!」,從安藤忠雄年輕失業開始,他就養成無時無刻思考的習慣,一天24小時,讓自己腦袋保持思想運轉,激發自己的想像力,是她認為世界上最棒的一件事。

針對「4 x 4 House」樓間的2公分差距,安藤忠雄會同屋主探堪後,發現這是無法被修補的問題,安藤接受訪問時說:「當我看到這兩公分距離時,我相當生氣…但空間確立後,裡頭生活的人更重要,而不是為了表面的完美,執著在其中無法自拔。」就算是錯誤,也是建築物的一部份。「4 x 4 House」最重要的工程是第四層面海的建構,在兩面混凝土和兩面玻璃間,如何解決混凝土壓力導至玻璃破碎,最後他們決定在混凝土裡加更多管線來分擔壓力,並用邊框來強化玻璃。這段工程是全屋的重點,花了比其它部份三倍之多的時間、人力。

2003年二月,「4 x 4 House」完工,遠眺瀨戶內海的景象,遠比當初設計時的想像更為壯觀,安藤忠雄說:「每一棟建築都是活生生的個體,放更多的生命在裡頭,就會看到更多的生命力…如果建築過程沒有任何困難,就不會展現生命力。建築物是活的--」不管是對生命的期待,或是日後將生命放置在他的建築之中,安藤忠雄的設計還在繼續!!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gossiptable 的頭像
    gossiptable

    心靈饗宴八卦桌

    gossip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3) 人氣()